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正文
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第十九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10-30 16:01:52  作者:  点击:

为把握激光技术发展前沿和热点、共享研究成果,促进我国激光光电子技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北京光学学会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科协、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合作,于 10 月 27 日上午在北京工业大学知新园二楼会议厅联合主办“第十九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本次活动承办单位为上海镭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论坛邀请业内多位知名专家就激光技术前沿及其应用领域最新进展作报告。

学会理事长许祖彦院士、学会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郭少陵高工、学会副理事长郑小平教授、学会顾问梁志远教授、学会监事长满春阳教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程慧云、技术部主任张寒松、学会秘书长刘宝胜、学会副秘书长万玉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副主任王雯宇教授、中联智创投资公司董事长曹志国、北京模具行业协会顾问蒋学文等嘉宾出席了会议。同时来自首都各高校、研究院所的业内科技工作者、怀柔科学城企业代表以及北工大理学部、激光工程院的师生共计1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在简短的开幕式上,首先由北京光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万玉红介绍与会来宾,北京光学学会顾问梁志远教授和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先后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北京光学学会顾问梁志远教授在致辞中说:“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是北京光学学会的品牌学术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因疫情期间中断一年,我们非常高兴的迎来了第十九届会议,自从1960年激光首次出现后,研究人员一直寻求产生各种激光的方法并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的成果。令人非常高兴的是,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的就是阿秒脉冲产生的方法。半个多世纪以来,激光技术在加工、成像、探测、传感、测量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激光技术前沿论坛旨在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交流科学前沿、展示研究成果、推进科研合作的高水平平台。

今天群贤毕至,有激光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专家、也有目前在这一领域孜孜不倦探索的青年人。希望大家借助本次论坛,充分交流,加深了解,拓展合作也特别感谢即将在本次论坛上做特邀报告的五位专家。

借此机会我们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北京光学学会的关注和支持。学会工作靠大家,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学会工作,同心同德,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共谋学会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在致辞中说:“在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中国激光界各位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汇聚在北京工业大学出席第十九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受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庆茂教授的委托,我谨代表激光加工专委会向第十九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是北京光学学会联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等激光社团组织和单位,于2004年创立的国内激光领域中高端论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十八届,并广泛得到激光界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成为中国激光界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的知名品牌。”

陈超秘书长指出:“中国激光技术研究和激光产业发展经过中国几代激光人坚持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十多年的突飞猛进,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创新为指引,以学术交流为牵引,促学科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激光科技界和产业界全体同仁的历史责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产激光制造设备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机遇期,业内同仁需要携手研发出更新高精尖的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工艺,它们是实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是真正实现“光制造”时代的基础。这也是中国激光产业面临的新命题,我衷心希望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专家们、企业家们结合当前激光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激光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祝本届激光技术前沿论坛圆满成功!”

本届论坛由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郑小平教授主持,会议共邀请了五位国内知名专家报告人作报告。中科院物理所滕浩研究员作《阿秒激光的产生,测量与应用》报告,报告介绍物质内部电子的动力学行为及其量子态的演化是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材料等学科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为理解其物理本质,对内部电子动力学行为的精密测量和控制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阿秒是当前人类控制的最短时间尺度,从飞秒到阿秒,不仅仅是时间尺度的变短,而是使人们研究物质结构的视野从分子运动的范围进入到了原子内部,从而引发了基础物理研究的重大革命。正因为阿秒激光的产生为人类探索原子分子固态物质内部的电子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工具,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采用实验方法产生阿秒脉冲光源,用于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的三位物理学家(Ferenc Krausz, Anne L’Huillier, Pierre Agostini)。在报告中,滕浩研究员解读获得诺奖的主要工作,包括阿秒激光产生、测量以及应用,报告最后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公司刘海锋总工程师作《激光技术与光学仪器在大科学装置的应用机遇与挑战》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战略定位是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怀柔科学城的显著特色和明显标志,主要围绕物质科学、信息与智能科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等五大科学方向部署了一大批大型科技基础设施。聚集了国际上首个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国拥有的第一台第四代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合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成像范式提供从埃到米、从微秒到小时跨越十个空间与时间尺度研究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成像装置;围绕激光驱动高能带电离子束的产生及其在聚变能源、空间辐射模拟、生物辐照和超快离子束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的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将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区域,将对前沿激光技术和光学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捷研究员作《高次谐波极紫外激光器与单色仪技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基于飞秒脉冲的高次谐波技术是一种具备高时空相干性的激光变频技术,其波长通常小于100nm,脉冲宽度可达到阿秒量级。由于其短波长、短脉冲的优势,常用于分析原子与分子中超快动力学过程等科学研究。近年来,随着飞秒激光产品的日渐完善与高次谐波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次谐波激光产品获得科研与工业应用持续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基于高次谐波原理的小型化极紫外激光技术,其波长通常覆盖13-50nm,具备12小时长期功率稳定性,最高功率可达mW级,并具备简易操作与高分辨率的光谱分析与单色化功能。可用在物质能态、结构分析、在纳米级相干衍射成像,极紫外光刻技术验证、光刻胶曝光等实验研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眭晓林研究员作《基于脉冲相干探测体制的长距离水听技术》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在远距离高重频脉冲激光相干测距中,存在高重频导致的距离模糊,以及脉冲发射时刻镜头端面反射光造成的盲距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参差重频进行模糊解算,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对后续激光放大器要求较高,解析采用的余数定理法,其余数冗余能力对距离解算的准确度产生重要影响,信号的采集偏差可导致距离测量结果的严重偏离。因此参差重频方案一方面对数据采集系统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其测距结果获取的实时性较差。近年来为解决不同场景下激光雷达的距离模糊问题,很多新方案被提出,但在高重频脉冲激光相干测距中以同时实现大距离模糊范围,极短盲距,高数据率、高距离分辨力为目标的方案仍需研究,以拓展激光雷达在军事侦查、雷达成像、地形测绘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报告以在研的脉冲激光相干测距系统为基础,拟从波形设计与频带探测解析设计两方面着手,结合信号驱动硬件设计,样机实现大距离范围无模糊、短盲距、高数据率静态目标测量,并探索同等条件下运动目标设计方案,为高重频脉冲激光相干测距系统性能提升提供支持。

北京工业大学黄婷研究员作《微尺度激光材料沉积技术研究进展》报告,针对航空航天、新能源器件等对微尺度材料沉积的需求和制造难点,报告人团队提出了电介质表面金属图案飞秒激光高效直写、金属箔材表面激光微熔覆-脱合金复合制造等方法,基于“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制造理念开展了原理、工艺及装备研究,在锂离子电池电极制造等应用中进行了验证。

五位报告人分享了在各自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与会人员感受到技术前沿的最新进展、受益匪浅,会下与报告人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探讨合作意向。

图1、北京光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万玉红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图2、北京光学学会顾问梁志远教授致辞

图3、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致辞

图4、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郑小平教授主持论坛交流

图5、中科院物理所滕浩研究员作《阿秒激光的产生,测量与应用》报告

图6、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公司刘海锋总工程师作《激光技术与光学仪器在大科学装置的应用机遇与挑战》报告


图7、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捷研究员作《高次谐波极紫外激光与单色仪技术》报告

图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眭晓林研究员作《基于脉冲相干探测体制的长距离水听技术》报告

图9、北京工业大学黄婷研究员作《微尺度激光材料沉积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图10、论坛执行主席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郑小平教授(右一),北京光学学会副理

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郭少陵高工(右二)、北京光学学会顾问梁志远教授(右三)会间亲切交谈。

图11、 北京光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理化所许祖彦院士(正中)与部分报告人合影(从左至右)北京工业大学黄婷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滕浩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滕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捷研究员、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公司刘海锋总工程师



图12、北京光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理化所许祖彦院士(正中)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

业协会副秘书长程慧云(左一)、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右一)


图13、与会嘉宾合影,从左至右:学会副秘书长万玉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副主任王雯宇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黄婷研究员,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程慧云,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郭少陵高工,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理化所许祖彦院士,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捷研究员,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公司刘海锋总工程师,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郑小平教授,学会顾问梁志远教授,中科院物理所滕浩研究员,学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院长王茜蒨教授,学会秘书长刘宝胜。

图14、会场场景


北京光学学会